立春二候:蛰虫始振(春季养生90讲之6)
(全文2622字,大约需要阅读10分钟)
大家新年好!
NAMASTE!
立春节气的中间五天(2月8-13日)是第二候:蛰虫始振。
这一段说的是:一般的昆虫有蛰伏越冬的特性。到了立春二候的时候,地下冬眠的虫子感觉到了地面温度上升的变化,身体由僵硬变成柔软,从朦胧的睡眠中开始清醒。随着温度的逐步身高,虫子开始振奋精神准备新的活动了。
我们先来看这个蛰字。
这个蛰呢跟春季的第三个节气惊蛰的蛰是一个意思,不过惊蛰的三候是: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都是是树木和鸟类,跟虫子没啥关系。反倒是惊蛰有点联系,就是蛰虫始振之后,蜇藏的虫子就开始动了,到惊蛰的时候已经形成祸害,因此,惊蛰的意思是要惊吓、驱赶虫子了,很有意思。
蛰,《说文》上讲是:“蛰,藏也。”这是比较通用的解释,意思是动物冬眠,藏起来不食不动。
《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讲:“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太阴,通于冬气。”(意思是:肾主蛰伏,是封藏经气的根本,为精所居之处,其荣华表现在头发,其充养的组织在骨,为阴中之太阴,与冬气相通。)可见,蛰跟藏是一个意思。
虫呢?
这个可不是精虫,跟上一篇《立春一候:东风解冻》里面讲的繁体字的“風”里面那个从可不一样。这里指的是昆虫,大部分的昆虫都有冬眠的习惯,等到春天来了,又开始出来作乱了。
上面不是说肾者主蛰吗?大家有没有发现,大多数昆虫都是黑色的。同样是《黄帝内经·素问》,有一篇《金匮真言论》就讲到:“北方黑色,入通于肾”,所以,肾、虫、黑、北、藏、蛰这些相互之间是有联系的。
回头来说说精虫。今天看到一则腾讯新闻,说是宝宝刚出生就已经“16岁”,原因是试管婴儿的胚胎被冷冻保存着,现在国家放开二胎,就取出16年前冷冻的胚胎,居然顺利分娩了。在感叹科技先进之余,不免感怀:这不也属于一种冬眠吗?人的精虫跟昆虫有什么区别!
再想想最近刚下架的《太空旅客》,人类昏睡个120年再醒过来会怎样?我个人是不太好奇的。就拿这个新生儿来说吧,父母和他的“双胞胎哥哥”已经过了16年的人生,这16年里他并没有参与,只不过父母多了个孩子倒是真的。我们人冷冻自己一段时间再解冻,又怎样?还不是那段时间白白没有了,没有参与,没有记忆,光图个时差。以后人人都能随意冷冻,个个都是人瑞,也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啊。
古代不也有黄粱一梦、南柯一梦、庄周梦蝶的说法吗?稍微昏迷个两三天,“穿越”到古代当个皇帝或者妃子再回来就能改变人世间的恋情?该分手还是分手,该怎样还是怎样,都是些异想天开的事情。
因此,《太空旅客》所表现出来的倒是值得借鉴,男猪脚星爵是为了逃避现在的生活才孤注一掷的,而女猪脚大表姐宁可放弃冷冻的机会,跟合适的人过完一个比较有意义的人生,比起要到一个陌生的世界重新开始一段什么都不知道的旅程要实在得多。
跑题了,回来!动物是可以冬眠,甚至延长寿命的,人未来也应该可以冬眠,延长寿命,但是意义如何,真的很难讲!
始,是开始。《老子道德经》讲:“无名天地之始。”
立, 始建也,立春二候放个始在这里挺合适的。
始,女之初也,从女,台声。——《说文》
前面的《2017年立春》里面谈到《易经》的元亨利贞代表春夏秋冬:“元为首,为始,对应春,春为发生。”《说文》的朱批说得更为详细:“裁衣之始为初,草木之始为才,人身之始为首为元,筑墙之始为基,开户之始为戽,子孙之始为祖,形生之始为胎。”
同样是易经,《易·恒》的虞注讲:“乾为始。”因此,《易经》乾卦的第一爻:“初九,潜龙勿用。”就要提起重视了,潜者,藏也。乾卦刚开始也不主张乱动,以潜藏为主。《礼记·经解》更加强调:“君子慎始。”
因此,始、立、建、乾、元、藏,这些都是相互关联的,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的有意思,可惜现在的人多数都不爱钻研,有点可惜。
好了,春季养生就这么开篇了,我也不奢望有什么太大的反应,万事开头难嘛,下面来讲讲蛰虫始振的核心:振。
振,动也。出自《广雅·释诂一》,是抖动、摇动的意思。
关于虫振,写得最好的还是被郭沫若誉为“写妖写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的蒲松龄写的《聊斋志异》,里面有一篇《促织》的第七段:“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纥敌领。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
翻译成白话文,大意是:“小蟋蟀趴着不动,蠢蠢地像个木鸡,少年又大笑。试着用猪鬣撩拨小蟋蟀的触须,小蟋蟀仍然不动,少年又笑了起来。撩拨了它好几次,蟋蟀突然大怒,直往前冲,于是互相斗起来,腾身举足,彼此相扑,振翅叫唤。一会儿,只见小蟋蟀跳起来,张开尾,竖起须,一口直咬着对方的脖颈。少年大惊,急忙分开,使它们停止扑斗。”把斗蟋蟀写成跟斗鸡似的,也是绝了!
《促织》一文情节跌宕起伏,构思缜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之一。情节从:征虫、觅虫、求虫、得虫、失虫、化虫、斗虫、献虫。一条主线将虫子从头至尾贯穿其中,堪称经典。这一篇还曾经入选高中语文的课本,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翻出来看看,原文太长,我这里就不累赘了。
虫振是一个本能,大多数昆虫都能飞,也就自然有翅膀,虫振是它们展翅的第一步。
而春天是昆虫适应环境的的第一步。
蛰虫始振是古人观察到的一个大自然的细节,我们知道了并没有什么卵用。关键是怎么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举个例子,比如振动翅膀,是为了试探周围环境的变化。那么,比如老鼠出洞,不是一下子就很鲁莽的出来的,一般先叫几声,如果没回应,就探个头出来,如果周围没反应,就开始探半个身子,再叫几声,如果再没反应,一个身子就出来了,再没反应就两个身子、三个身子,实在没反应,就开始满屋子乱窜了。这也是一种“蛰虫始振”,不一定是春天。
而人呢?有些人就跟老鼠似的,会试探性的做很多事情,如果你没有注意,就会姑息养奸。比如有些瑜伽馆主,经常听到的抱怨就是教练偷偷卖瑜伽服、或者公然在瑜伽馆里做微商什么的,其实是自己放纵了,在“虫振”的时候没有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还有一个“破窗理论”,一辆车停在里边,如果窗户是完好的,停多久都没事,如果有一个窗子是破的,这辆车很快就遭殃了。房子亦然,人亦然。
苍蝇不会盯无缝的鸡蛋!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春伊始,很多计划都有待实施,实施之前,是否先考虑一下会不会有什么蛀虫碍事,适当的时候敲山震虎一下(虎貌似也叫大虫,呵呵),会让计划更加顺利一些。
好了,新年已过,即将投入新的奋斗,祝愿大家蛰虫始振、振翅高飞、飞黄腾达、宏图大展!
此致!
Namaste!
沈谦谨 敬上
2017.2.7.(正月初十一)
养生系列:
以前有关养生的内容: